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他山之石
特写 | 水退到哪就补种到哪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  |  发布时间:2020-08-22 09:12:14  |  阅读人次: 人次  
 
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 姜永斌 通讯员 巩福民

  “刘大姐,你家地里的水退完了吗,计划补种什么?”“刚收拾完杂草,打算明天去村里领大蒜、菠菜种子种上。”8月20日一早,在安徽省阜南县郜台乡童楼村童楼庄台,乡纪委书记刘超忙着入户核查群众补种情况。

  这里是淮河蒙洼蓄洪区的下游,当天距离7月20日王家坝闸开闸泄洪刚好过去一个月。自8月1日曹台退水闸开闸退洪以来,蓄洪区内王家坝镇、老观乡、曹集镇相继退水,而郜台乡退水最慢,受灾的6.7万亩农田刚有2万亩露出水面。刘超告诉记者,县农村农业局已经给郜台乡分发了3万多斤种子,完全退水并全部补种完还需要20多天。

  自家水稻在洪水里浸泡太久,稻心已腐烂绝收,童楼村村民童培元看着有些心疼。但他在村干部和邻里的鼓励下表示“不能坐等”,准备种点大白菜和萝卜,自己留一部分吃,多数拿去卖。

  记者了解到,蓄洪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淹绝收,畜牧养殖场圈舍损毁,池塘内虾蟹鱼逃逸。开闸退洪后,阜南县抓住退水墒情适合播种的有利时机,突击抓好抢种改种、畜禽补栏和鱼苗投放。为尽快恢复生产,该县还派出166名技术指导员和68名特派员深入一线,手把手向群众指导生产救灾技术。

  “洪水过后,鱼塘要先消毒,才能放养鱼苗。”连续几天,郜台乡都在组织人员用漂白粉对鱼塘进行消杀处理。

  养殖户吴效亚承包了300多亩鱼塘用于养殖珍珠和鱼类,蓄洪后鱼跑光了,损失不小。“现在水面还没退到能放养鱼苗的位置,过几天我计划再购买一些鱼苗继续搞养殖。”吴效亚没有灰心。

  水来人撤、水退人进,这是蒙洼人的生存智慧。蓄洪区内近20万群众,除了转移的2000多人,绝大多数都安心居住在有着牢固堤防的6个保庄圩里或高地建设的131个庄台上。

  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与王家坝闸“同龄”,建于1953年,占地13.2亩,住着居民24户51人。

  “庄台被水围困的时候,我们吃的粮食、喝的矿泉水,甚至洗衣粉、杀虫剂都有人送过来。”“是啊,人生病了有医生驻点,现在补种庄稼有技术员送种子,还有始终在忙的陈书记,跟着我们一起住了一个月还没走。”提起此次蓄洪期间的生活,西田坡庄台的群众直言比以前方便多了。

  大家口中的“陈书记”,是阜南县城管执法局干部陈晓亮。按照县委组织部安排,陈晓亮在开闸蓄洪当天下午就进驻西田坡庄台,与庄台上84岁老党员付保宽和另一名党员郭中保组成临时党支部,由其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。他们每天都入户走访并牵头召开群众会,负责将群众的生活需求和具体困难反馈至乡镇工作队协调解决。连续一个月忙前忙后,大家都夸临时党支部是“主心骨”。

  “水退了,我们也不退。生产恢复工作千头万绪,困难不少。”陈晓亮说,他每天早上带人用消毒液对庄台消毒一次,晚间用杀虫剂对庄台蚊蝇消杀一次,确保洪水过后无大疫,同时带领群众开展环境整治,清理杂草、垃圾等杂物。

  为了防止因灾返贫,各乡镇结合防汛和蓄洪形势需要,增设防汛值班、堤防巡逻、消杀防疫、保洁环卫、物品采买等临时性公益岗位,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问题。

  一切井然有序的背后,是蒙洼人为大局作的奉献。回望一个月前,淮河超保证水位,上游洪水以“压顶”之势汇聚王家坝闸。时隔13年,王家坝闸第16次开闸泄洪,蒙洼蓄洪区内迅速成为泽国孤岛。

  从接到撤离指令,到蓄洪区180平方公里内非安全区人员全部完成转移安置,只用了7个小时。蓄洪后,庄台、保庄圩和防洪大堤上的200多个临时党支部迅速成立,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飘扬在水面之上,让“孤岛”不再孤独。

  洪水冲垮房屋,蒙洼人就建起庄台和保庄圩;洪水冲毁庄稼,人们就用水中生长的杞柳编筐打篓,补贴家用。科学的治理,合理的决策,加上自强不息的人民,实现了淮河平安度汛的目标,也让王家坝精神在滔滔洪水中淬炼出新的时代内涵。

  如今,退水后的蒙洼生机重现。庄台上,居民恢复了正常生活;庄台下,农田在秋日里孕育着新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