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他山之石
志不求易者成 事不避难者进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  |  发布时间:2020-07-23 10:05:16  |  阅读人次: 人次  
 

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,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、收获了成长,也使你们切身体会到了“志不求易者成,事不避难者进”的道理。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。

——习近平总书记7月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

“志不求易者成,事不避难者进”,意思是立志追求不容易实现目标的人能够取得成功,做事不回避艰难险阻的人才能不断前进。

这段话,原文出自《后汉书·虞诩传》。虞诩,东汉名臣,河南鹿邑人,为官清廉刚正,多次得罪权贵,九次遭到斥责,但始终坚持原则不变,曾担任尚书仆射、尚书令等职。《后汉书·虞诩传》记载了虞诩一段话:“志不求易,事不避难,臣之职也。不遇盘根错节,何以别利器乎?”

虞诩说这段话的背景是,东汉汉安帝永初年间,朝歌一带的盗贼宁季等聚集了数千人祸乱地方,而且攻杀当地官吏,州郡拿盗贼没有办法。于是,朝廷命令虞诩到朝歌担任主官。虞诩的好朋友为他的安危感到担忧,虞诩非常坦然地回答:“志不求易,事不避难,臣之职也。不遇盘根错节,何以别利器乎?”表现出了坚定的进取心和强烈的担当意识。

虞诩到任后,利用各种方式将盗贼中罪行相对轻的一部分人招募为壮士,赦免了他们的罪行,命他们潜入盗贼中,诱骗贼兵去抢劫,虞诩趁机消灭不少贼兵,盗贼害怕并散去。众人都佩服虞诩的高明。

这也就是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里讲的“勇者不避难、智者不失时”,勇敢的人从不回避危难,聪明的人不会错失良机。

晋代的孙康,好学上进,但是因为家中贫穷,用不起油灯,只能白天看书,夜里的时间则白白浪费掉,让他觉得非常可惜。有一个冬夜,下了大雪,孙康从睡梦中醒来,看到窗户透进来一些白光,原来是大雪将整个世界银装素裹起来,在雪光映衬下,黑夜变得有了光亮。孙康灵机一动:映着雪光,正好可以读书。于是他冒着严寒,在雪地里借着微微的光,发奋读书,而且乐在其中。映雪攻读,是孙康刻苦自立的一个片断,正是他这样孜孜不倦,终于成为饱学之士,官至御史大夫。这就是我们熟知的“孙康映雪”的典故,与之相关的还有“车胤囊萤”。古人这种不怕苦、不怕难的精神,在其承载的典雅风度之余,更是鼓励我们做人做事要志不求易、事不避难。

我们翻阅典籍和史书,这样不畏艰险、甚至迎难而上的事例屡见不鲜,无论在承平年代,还是在峥嵘岁月,总会有不怕牺牲、不避危难的仁人志士迎难而上,解时局之围困、成不凡之事业。他们就像一根根的柴火,燃烧自己,照亮别人,让中华文明的一炉真火生生不息,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。

被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之一的彭端淑,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,其中有一段话,将难易的道理分析得很透彻:“天下事有难易乎?为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为,则易者亦难矣。人之为学有难易乎?学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学,则易者亦难矣。”这篇文章,我们曾经学过,今天再来看,就更能深刻地理解文中讲的“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”的良苦用心。

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“志不求易者成,事不避难者进”,在给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中又一次引用这句话,可谓语重心长、寄望深厚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的殷殷叮嘱,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。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应当志存高远、脚踏实地,不畏艰难险阻,勇担时代使命,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,为党、为祖国、为人民多作贡献,在危机中育新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,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厚望。(刘同华)